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UAP标志着冠心病由慢性期转变为急性期,由稳定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因而UAP病情重、变化快,迅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对于UAP甚为重要。本研究报告23例UAP患者在常规内科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观察通心络治疗UAP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同时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以判断UAP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46例UAP的诊断依据心绞痛特点及发作时心电图ST段动态演变(ST段下移≥0.1mV),并经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AMI)。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5~72岁,平均(60.6±11.3)岁。按Braunwald分级:Ⅰ级(新近发生的严重或加剧的心绞痛)9例,Ⅱ级(近1个月内静息时发生心绞痛,但48小时内无发作)22例,Ⅲ级(近48小时内有静息心绞痛发作)15例;其中有1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男17例,女1例)。见表1。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3例和常规治疗+通心络干预组23例。常规治疗包括阿斯匹林、Ⅱb/Ⅲa受体拮抗剂、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1〕。通心络常规服用剂量为每次3~4片,每日3次。
1.2研究方法:
1.2.1 测定血清cTnT及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及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氨酸转氨酶(ALT)〕浓度。入院后即刻及24、48、72小时各取血1次,定量测定血清cTnT(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cTnT试剂盒由德国宝灵曼公司提供)和心肌酶谱。若72小时后cTnT仍≥0.1μg/L,则继续每日抽血测定cTnT1次,直至cTnT恢复正常(本组有20例患者1周内cTnT恢复正常,另6例患者cTnT于2周内恢复正常)。
1.2.2 计算心绞痛积分:心绞痛积分=ST段下降值(mV)×心绞痛持续时间(min)。
1.2.3 观察终点: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包括AMI、心性死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发生的比例。
1.2.4 计算治疗前后平均硝酸甘油用量,试验使用美国派德公司硝酸甘油含片(商品名:耐绞宁)。
2 结 果
2.1 心肌酶谱(CK,CKMB,ALT,LDH)变化:46例UAP患者心肌酶谱均为正常。
2.2 心绞痛积分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见表2。
2.3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2.4 血清cTnT浓度测定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46例UAP患者血清cTnT浓度(0.42±0.28)μg/L,其中cTnT≥0.2μg/L者18例,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33.3%),Braunwald分级均为Ⅲ级;cTnT0.1μg/L者20例,发生心血管事件(急诊CABG)仅1例(5.0%);0.1μg/L≤cTnT0.2μg/L者8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见表4。本组46例UAP患者cTnT显示如下特点:(1)大多数患者cTnT48小时恢复正常,这与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关。(2)有18例患者cTnT呈持续进行性升高,结果预后较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3.3%(6/18),而cTnT正常组(20例)仅1例需做急诊CABG,阴性预期值达95.0%。
2.5 不良反应:通心络组有3例(3/23)患者表现为轻微的胃肠反应,将通心络减量(2片,每日3次)后好转;另1例发现有牙龈出血,检查血小板正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延长,将通心络剂量减为2片,每日3次,症状消失。
3 讨 论
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多变,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否则可恶化发展为AMI或心性猝死。在过去的10多年间,虽然对UAP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认识已有了很大进展,但UAP的处理尚未标准化,疗效也欠满意。本研究在常规内科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中成药通心络胶囊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通心络治疗UAP是以综合治疗为主,这符合UAP的现代治疗观点〔2〕。观察中发现,服用通心络组较少出现硝酸甘油耐药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硝酸甘油服用剂量,两者可以长期交替服用。同时,服用通心络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顺从性较好。
cTnT可作为判断UAP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3〕。cTnT具有心肌绝对特异性,心肌损伤时明显释放,而且较心肌酶谱(CK、CKMB)更敏感〔4〕。本研究中cTnT正常组的阴性预期值为95.0%,与文献报道的阴性预期值98%相类似〔5〕,提示cTnT正常者预后较好。因此,对于UAP患者,强调早期动态监测血清cTnT浓度,若cTnT进行性升高,提示预后严重〔6〕,需加强监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措施,其中包括尽早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血管重建术(CABG或PTCA+支架),以及慢性期随诊、综合治疗和冠心病2级预防,以改善患者预后。
北京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