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中冶医院心内科陈志君主任体外反

在9月25日的宝山区医学会学术讲座上,医院心内科的陈志君主任作了题为《体外反搏浅介》的精彩报告。

作为参与撰写的专家之一,陈主任首先介绍了《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中对于体外反搏技术的重视。作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陈主任参加了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成立大会暨体外反搏与康复前沿论坛。在大会上,包括我国增强型体外反搏创始人郑振声教授,钟南山院士,曾益新院士,葛均波院士等十二位著名的学者为大会题词。

体外反搏的发展历程

陈主任首先介绍了体外反搏的发展历程。年,Kantrowitz首先提出体内反搏即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基本概念;年,IABP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人群中首先付诸实施;最初,IABP要求外科手术经股动脉直接切开插入;年经皮插入使这一技术进入临床常规使用成为可能。然而,IABP由于其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原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人。作为我国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的创始人,中山大学的郑振声教授首先在我国引进了体外反搏技术。

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

接下来,陈主任首先介绍了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体外反搏可以改变冠状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包括产生双脉动血流,提高舒张压,降低收缩压;体外反搏也可以增加血流切应力,使内皮细胞呈抗动脉粥样硬化表型改变;体外反搏技术也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的功能和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体外反搏技术更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并且下调循环中炎症因子和促炎粘附分子。

循证医学:四项大型临床试验

作为治学严谨的学者,陈主任介绍了体外反搏技术在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目前,体外反搏的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包括了四项大型临床试验:MUST-EECP研究,RECC研究,PEECH研究,和IEPR研究。

MUST-EECP研究

MUST-EECP研究始于年,是第一个关于体外反搏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前瞻性,多中心,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反搏组经过反搏治疗后,运动耐量显著增加,ST段下移1mm所需时间延长(p﹤0.),胸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均减少(p﹤0.01)。治疗后12个月复查,反搏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仍然明显改善,70%的患者的心绞痛好转保持1年以上。研究结论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

RECC研究

RECC研究是我国第一个有关体外反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体外反搏配合药物治疗能改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肌缺血,改善其治疗1年后的预后;体外反搏可促进冠心病患者冠脉侧支血管的形成;PCI术后早期进行体外反搏对再狭窄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PEECH研究

PEECH是一项评价体外反搏技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的前瞻性、对照、随机、单盲、平行组设计的多中心临床研究。6个月时运动能力比基础值提高1min的病人比例,反搏组高于单纯药物组(35.4%vs25.3%,P=0.);反搏组NYHA心功能级别的改善率也明显高于药物组(31.3%vs14.3%,P0.01);接受反搏治疗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但VO2max这项指标在两组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不过亚组分析显示,年龄≥65岁的老年人群在接受反搏治疗后VO2max增加的病人数明显增多(P=0.),表明该年龄段的心衰患者从体外反搏治疗中获益更大。基于PEECH研究的结论,美国FDA于年正式批准体外反搏可以用于心衰患者的治疗。

IEPR研究

IEPR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体外反搏病人登记注册中心,目前的研究结果在更广泛的冠心病患者人群中证实了一个疗程的反搏治疗(35h)能即时改善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并且这种获益在大部分病人可持续至6个月、1年、2年甚至3年的临床随访时间。

接下来,陈主任介绍了体外反搏技术临床应用的目标人群。根据美国FDA年的标准,体外反搏技术可以应用于治疗:

1.稳定型心绞痛;

2.不稳定型心绞痛;

3.急性心肌梗死;

4.充血性心力衰竭;

5.心源性休克。

而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稳定型冠脉疾病治疗指南中,也认为体外反搏达到Ⅱa类B级的临床证据。而在我国下列病人可能更多地从体外反搏治疗中获益:

1.慢性心绞痛,估计血管重建不可能提高存活率,EECP可以作为重建术以外的另一项选择;

2.单支或多支冠脉有严重、弥漫病变,搭桥难以找到适当的部位;用多个小支架作血管腔内成形术亦困难者,可考虑EECP治疗;

3.估计搭桥术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做PCI成功率也不高者,可考虑EECP治疗;

4.血管病变不严重,血管重建似无必要或不可能,而单纯药物又不能满意控制症状者,宜行EECP治疗;

5.有慢性心绞痛,但造影显示冠脉病变不严重,无大面积心肌缺血,可以先试作EECP治疗;

6.历经1次或多次血管重建术,但心绞痛仍反复发作,这类患者采用EECP治疗为数最多。据统计占全美接受EECP病人的85%以上;

7.为预防PTCA/CABG后再狭窄,重建术后可采用EECP预防;

8.医生和病人的意见:医生发现EECP能有效地改善缺血负荷,用以推迟或避免作血管重建术;病人想减少药物的使用,或想避免作血管重建术,或为了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选择EECP治疗。

当然,体外反搏治疗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禁忌证

1.中至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夹层动脉瘤;

3.显著的肺动脉高压;

4.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或用抗凝剂,INR2.0;

5.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

6.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

7.反搏肢体有感染灶;

8.未控制的过高血压(/mmHg);

9.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包括频发过早搏动,但房颤患者仍可获益;

10.严重的左心衰竭;

11.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12.妊娠。

注意事项

1.血压≥/mmHg,应预先将其控制在/90mmHg以下;

2.伴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行反搏治疗前,病情应得到基本控制,体重稳定,下肢无明显水肿,反搏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护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

3.心率≥次/分,应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次/分)。

最后,陈主任介绍了体外反搏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临床问题和处理策略,包括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肥胖或者低体重者,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管疾病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舒张期增压波/收缩波比值,房颤患者,永久埋葬式起搏器置入后的患者。针对上述的每种情况,陈主任都做了详细的讨论。陈主任还介绍了体外反搏技术的疗程及其在非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文不再一一复述。请参考文末的陈主任讲座的PPT。

若想获取陈主任讲座的原创PPT,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本文为医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治白癜风的医院
银川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xjtyh/624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