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容易诱发“五种疾病”或原发病加重,分别是:
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腹泻、皮肤感染、空调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防暑降温高温天气,人体大量出汗,体内水分随汗液蒸发而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发生血栓、心梗、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增加;
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冠状动脉收缩,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夏秋之交早晚温差变大和日间室内外温差较大,都会使血管出现骤缩骤扩,引发血压大幅波动,造成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和引发脑出血意外。
中老年人尤其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慢性病患者,夏天须注意起居有序,保证正常睡眠,保持情绪稳定,不宜剧烈运动,可做一些中轻强度的有氧运动。合理补充水分,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控制水分集中摄入过多,并适量限制钠盐的摄入。
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注意防暑降温,在空调房里长时间停留后不宜马上出门,最好先关空调,打开门窗,让室内外温差逐渐缩小,给身体和血压的变化提供一个缓冲期,以起到保护血管、稳定血压的作用。
按时吃药,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尤其有慢性病史的人们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等与心脑血管病有关的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必要时拨打“”进行紧急救治。
闷热天气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但数据显示,夏季闷热天气里,感冒、肺炎、伤风等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季节交替时期,高温多雨的天气使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市民吹风扇、开空调,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也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腹泻——夏秋交替时节最常见消化道系统疾病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惟一途径。天气闷热造成运动少、消化功能变弱;
秋季到来,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
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因而腹泻成为夏秋交替时节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腹泻时,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发生严重的吸收障碍,热量供给不足,就会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心慌气短,甚至出现营养不良。严重的还可引起贫血、维生素缺乏,甚至导致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
解决方案:
提醒市民,平时要注意饮食与餐具清洁,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食物一定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尽量少吃冷饮和冰箱里储存的熟食,尤其在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冷饮。夏季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如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霍乱等。因此,如果出现腹泻,尤其是儿童医院就诊,甄别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并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炎热季节空调病易发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解决方案:
初秋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盖个薄被。
(来源:大连天健网)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北京哪治女性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