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JM稳定型冠脉病联合房颤的抗栓治疗

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P2Y12抑制剂+阿司匹林)能够降低缺血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事件的风险,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肌梗塞复发和心血管死亡。大约5-7%进行PCI的冠心病患者存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适应症。最近的丹麦队列研究发现,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事件的风险。所以,对于房颤合并稳定性冠脉疾病患者,制定最佳的抗栓治疗非常具有挑战性,必须仔细评价这些患者的缺血和出血的风险。过去的几年中,一些研究探讨了房颤患者PCI后前12个月的抗栓方案。基于这些研究,当前的指南认为对于房颤患者进行了PCI后(此时缺血风险大于出血的风险)应该立即给予三联抗栓治疗(口服抗凝剂+阿司匹林+P2Y12抑制剂),持续时间尽可能短。三联治疗后给予4-6周双联抗血治疗(口服抗凝剂+P2Y12抑制剂),一些患者可以延长到12个月。双联治疗12个月后,或房颤合并不需要介入治疗的稳定性冠脉病的患者,当前指南推荐口服抗凝剂单药治疗。不过,该单药治疗方案未被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支持。而且,很多患者继续联合治疗,这样就产生了指南和临床实践的差异。以前的一项RCT试验比较了房颤合并稳定型冠脉疾病(支架1年后)患者给予口服抗凝剂单药或口服抗凝剂+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因为该试验提前结束,其效力不足和是非结论性试验。年9月来自日本的SatoshiYasuda等在NEJM上公布了AFIRE试验结果,研究者针对房颤合并超过1年血管成形术的稳定型冠脉病患者或血管造影证实的冠脉病且不需要血管成形术的患者,探讨利伐沙班单药是否不次于(noninferior)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联合治疗方案。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平行组的试验。共例1年前进行过PCI或冠脉搭桥手术(CABG)或血管造影证实且不需要血管成形术的冠脉病的日本房颤患者,随机给予利伐沙班(肌酐清除率15-49ml/min,10mg/d;50ml/min,15mg/d)单药治疗或利伐沙班+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P2Y12抑制剂)联合治疗。主要复合终点为卒中、全身栓塞、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需要血管成形术,或全因死亡;按照非劣效性分析(非劣效性界值为1.46)。因为联合治疗组的死亡率增加,提前终止了该试验。利伐沙班单药治疗的主要有效性终点不次于联合治疗,事件率分别为4.14%和5.75%/患者-年(HR,0.72;95%CI,0.55to0.95;P0.fornoninferiority)。利伐沙班单药治疗的主要安全性终点优于联合治疗,事件率分别为1.62%和2.76%/患者-年(HR,0.59;95%CI,0.39to0.89;P=0.01forsuperiority)。最终作者认为对于房颤合并稳定型冠脉病的患者,利伐沙班单药治疗的疗效不次于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利伐沙班的单药治疗的安全性优于联合治疗。文献出处:NEnglJMed.Sep19;(12):-.doi:10./NEJMoa.EpubSep2.AntithromboticTherapyforAtrialFibrillationwithStableCoronaryDisease.延伸阅读:第三个问题:房颤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抗栓治疗NEJM:PCI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颈动脉支架合并房颤呢?)NEJM:房颤患者PCI支架手术后的抗栓治疗NEJM: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PCI者如何抗栓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yslw.net/xjtyh/634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